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,作為“健康食品”在海外也極具人氣的日本料理。
你知道我們現在日常吃的日餐是怎麽誕生的嗎?
和外國人談話的時候,也有關於日本日餐的話題。
雖然通常在日本時可能不會深入思考,但通過加深對日本飲食文化的理解,擴大對日本食品的正確知識和教育,與外國人的溝通範圍也會擴大。
在這裡,我們將以“日本的飲食”為主題,一邊追溯日本的歷史和時代,一邊解說日本料理的歷史。
繩文時代

由於冰河時代的影響,當溫度仍然很低並且難以獲得植物食物時,人們認為日本人使用大型動物如猛犸象和大角鹿作為食物。
隨著全球變暖的進展和海平面的上升,植物的生長狀況也發生了變化,現在可以吃橡子所代表的堅果。
陶器烹飪工具出現了
食物供給穩定,時間充裕的話,工具就誕生了。
制作陶器,加熱菜肴改變了人們的口味,可以吃的東西的範圍大大擴展,食物保存的概唸誕生了。
另外,繩文遺跡裡有吃完的貝殼堆積的貝塚,知道了豐富的貝類用陶器烹飪來吃。
加熱後貝類的美味,繩文人好像已經嘗過了。
水稻種植也開始了
在繩文時代的後期,人們認為農業開始了,並且在某些情況下,稻田的水稻種植也開始了。
但是,似乎大米的定位始終是補充狩獵不足的部分。
彌生時代

水田稻作發展,以米為主食吃小菜的飲食文化正式開始。
從彌生時代的遺跡可以推測出當時的小菜是貝類、魚、鳥獸、山菜、蘑菇等,此外,好像也吃桃子、柿子等果實。
在中國的史書《魏誌倭人傳》中記載,從這個時候開始吃生魚,即生魚片。
飛鳥奈良時代

675年天武天皇頒佈了“肉食禁止令”,這個禁令一直持續到大約1,200年後的1871年 (1871年) 。
由於這種長期禁止飲食文化約1,200年,動物蛋白質來自魚類,植物蛋白質來自大豆和大米,健康的飲食文化將超越世界。
此外,我們還在“高湯”上下功夫,彌補了只吃魚和植物性食材的不足,這為日餐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贡獻。
似乎從那時起,對菜肴外觀美麗的追求變得更加強烈。
平安時代

貴族文化繁盛時期,朝臣招待客人的料理方式“大饗料理”開始發展。
這是受中國飲食文化影響很大的樣式。
鐮倉時代

開創鐮倉幕府的源賴朝,不喜歡貴族眼中的奢侈,因此迎來了與平安時代截然不同的“節儉樸素”的時代。
禪宗傳入,通過僧侶,只使用植物性食材的素食料理普及的就是這個時代。
室町、戰國、安土桃山時代

室町時代,出現了武士待客的“本膳料理”。這是非常嚴格的禮儀。
平安時代的大饗料理受中國的影響很大,但是本膳料理可以說是日式儀式料理的完成形。
開始使用海帶、鰹魚幹做的湯汁,料理變得更加深奧。
在安土桃山時代,由千利休確立了茶道,在那裡誕生了懷石料理。
不像本膳料理那樣拘泥於禮節,在品茶之前先享受料理,這種用心促成了懷石料理的誕生。
江戶時代

全國的流通網完備,食物變得容易入手,享受飲食的料理店登場、發展。
從千利休的茶道誕生的“懷石料理”開始,江戶時代就將茶道分離開來,在日式飯館裡提供酒和食的“會席料理”了。
此外,僅向一些特權階層傳播的烹飪知識和技能向公眾開放,並出版了許多烹飪書籍。
在現代可以看到的一日三餐的習慣在這個時代固定下來了。
蕎麥、天婦羅、鰻魚、手握壽司這些現在也很受歡迎的料理大受歡迎,扎根於這個時代也是如此。
明治、大正、昭和時代

江戶時代結束後,日餐經歷了怎樣的歷史呢?
西餐的普及
從幕府末期到明治維新的時候,以港口城市為中心出現了西洋料理店,肉食正式恢復了。在文明開化時期有可以說是西洋熱潮的風潮,牛肉火鍋、現在的日式牛肉火鍋之類的料理很流行。
從明治末期開始,來自西方的蔬菜也擺上了蔬菜店的櫃臺,飲食生活開始西化。
大正時期出現了上班族,以他們為中心,咖喱、可樂餅、炸豬排這三大在現代也很受歡迎的西餐開始流行。
牛肉火鍋也好,三大西餐也好,將從海外流入的飲食文化日餐化,接受這一點是很大的特徵。
這些以日本料理為基礎的精衹的日西合璧料理,在這個時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。
家電和運輸的發展,新的發展
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“奢侈是敵人”的趨勢中,由於嚴重的食物短缺,日本文化暫時衰落。
昭和30年代高速成長期,低溫運輸、冰箱得到普及,新鮮的肉、魚、蔬菜自不用說,肉加工品、乳制品也能一下子買到。
煤氣普及了,需要火力的烹飪也普及了。
昭和時代出現了速食食品、家庭餐廳、便利店,日本料理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,並延續至今。
平成時代

日本料理也受到世界矚目,2013年“日本料理;日本的傳統飲食文化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總結
如果回顧日餐的歷史,就會很清楚是通過禁止肉食而發展起來的。
通過用肉以外的材料構成食物,在世界範圍內看也是非常健康的日餐文化蓬勃發展。
另外,可以說日本的飲食文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,就是在引進國外的東西的時候,也要好好地做出日本料理的味道。
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本引以為豪的日本料理。讓我們充分了解日本料理的發展和歷史。
在本文中,我們重新編輯了KARUTA在“日本天氣”中發表的一些文章。
嚴禁擅自轉載、擅自使用本網站的內容、文本、圖片、插圖等。